CBA的夏季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参加夏季联赛的球队,可谓是各有所求,强队主要还是用夏季联赛来考察年轻球员为主,比如辽宁男篮,本次郭艾伦等球员都未能参赛,广东男篮也是半主力出战,深圳男篮更是用了一套完全青年队的阵容在比赛。而一些实力偏弱的球队则完全是主力参赛,比如山东男篮,山西男篮,青岛男篮等等。之所以球队会使用主力参赛,其原因正好反映了中国男篮为何成绩大不如前。
青年队断层,多家俱乐部已经和青年队脱节。
山东高速男篮并非没有青训,也并非没有天赋球员,为何此次参赛却全都采用了主力一线队的球员。这其中有丁伟上任后磨合球队的意图,但更多的还是因为青年队已经不属于山东高速,所以俱乐部不愿意去锻炼这些年轻球员,也没有权利去调用这些球员。只能是让一线队的球员参赛。
山西男篮没有太多的青年队球员参赛,则是因为俱乐部的青训系统不足,没有好的篮球苗子,球队缺乏后备人才的输出导致山西男篮只能是通过买买买的方式从其他球队去购买一些年轻球员,这也导致山西男篮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青岛男篮有自己的青训,但是更多的好苗子还是倾向于了山东青训,虽然山东青训不属于山东高速男篮,但是从球员的质量,搞青训的时间等还是非常成熟的,全运会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多家俱乐部缺乏自己的青训系统和后备人才,好的篮球苗子集中在了几支强队身上,导致了强队因为成绩需求不愿意去培养,而弱队又没有好苗子去培养。耽误了很多优秀年轻球员的成长。
成才年龄偏大,俱乐部无法盈利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美职篮的球员,大学生表现优异就可以直接进入NBA,而且会被各支球队当作建队的基石去重视和使用。而国内篮球,年轻人想要打出来难度很大,首先撼动不了老队员在队内的位置,成长是需要一定场次的积累来实现的,在CBA几场球打不好,整个赛季都基本没有了机会。成才难度太大。
其次,俱乐部没有所谓的广告收益,球衣上无法自主用来招商,运动鞋也必须要指定的品牌穿,每个球队除了CBA的分红之外,剩下的就是那微乎其微的门票收益。每家俱乐部都是在亏本经营,又带不来很好的广告商业利益。让俱乐部失去了做长久俱乐部的动力。如果让俱乐部有广告收益,那么自然也就重视未来开始培养球员。
球员缺乏交流,没有能够很好的做到篮球队的全面发展。
体制篮球的弊端,每家球队都是重用自己的青训球员,很少有通过引援来实现球队变强的途径。导致了各支球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存在明显的短板。如果中国篮球有16的广东男篮这样的球队,何求在世界舞台上打不出名堂。
所以,球员还是要加强交流,让俱乐部之间产生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秀的球员汇聚在一起,才能让一些打不上球的球员有比赛的机会。通过竞争让球队变得更加全面,到了国际赛场,这些球员汇集在一起才能适应教练员的各种战术,不然各自有各自的篮球比赛方式,拼凑到国家队,怎么可能将教练员的战术执行到位。
总结一下:
个人认为,中国篮球的落后,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变通和青少年的断层所限制。过于传统的培养方法,球员成才道路上的艰辛,以及俱乐部之间缺乏交流带来的各支球队都有自己的个人特点而不全面。再加上篮协做出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让男篮限制住了发展,如果长期以往下去,未来男篮想出现一个姚明,甚至易建联那种级别的球员都成为了奢望。没有优秀球员,男篮何谈未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