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NBA技术统计规则

2024-06-04 01:02:32 浏览:123
火凤直播高清直播美女解说
直播信号
  NBA除了球队的胜负和排名以外呢,很多球迷还非常关心球员的数据。除了多少得分,还有多少篮板,助攻,失误,两双,三双。。。,当然还有一些所谓更高阶的数据,比如正负值,真实命中率等等。很多人把数据统计作为评判一个球员能力的标准,也不是全无道理。   这里,介绍一些有点冷门的,技术统计中的规则,便于大家观赏比赛。其实很多的统计还是比较主观的,需要负责技术统计的工作人员自行判断。好在大多数球员相比自己的技术统计,更在意的是球队的胜负。   1 抢断 Steals   抢断的定义是防守者的侵略性的防守行为造成了进攻球员的失误,从而获得球权,包括从进攻球员手上抢到球,截断进攻方的传球等。   比赛激烈的时候,往往防守方有不止一名球员参与防守,那么抢断后,技术统计记在谁头上呢?按照规则,抢断应该记在首先施加防守的球员身上。   举例:A球员控球,X球员上抢,将球打落后,被X的队友Y控制。此次的抢断应该记在首先发起防守的X身上。   2 封盖(盖帽) Blocks   封盖是防守球员对进攻球员投篮(field goal attempt)的阻碍。关键在于什么是投篮。根据规则解释,投篮是指进攻球员试图往上或者往前将球试图送进篮筐。这个解释很关键,也就是说,即使球没有离开进攻球员的手,但是如果进攻球员有投篮行为,那么如果被防守方阻止,则记为一次盖帽。   举例:A球员在投篮时持球上举过程中被X球员打掉,此时X球员完成一次封盖。   封盖和抢断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有投篮(field goal attempt)。这个判断比较主观。比如在进攻球员上篮过程中,如果第一步球就被掏走,则应该按被抢断算,如果最后一步持球上举时被破坏,则应按封盖算。   同时需要指出,进攻球员被抢断,则同时被记一次失误,而被封盖则不记为失误。具体下面在失误的部分讨论。   另外field goal attempt在后面会经常提到,这个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判断,我们也经常看到球员,教练,裁判,解说为一个犯规是不是投篮犯规而出现争议。好在如果只是技术统计的计算一般不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   3 篮板球 Rebounds   篮板球的规定是在一名球员投篮(field goal attempt)后,球没进,而在死球前被另外一位球员控制。这里“控制”是关键词。篮板球的技术统计属于最终控制住球的球员。   举例:A球员投篮后,A的队友B和防守球员X同时跳起,球被打到外围,落入X的队友Y手中,Y将球控制住,此时篮板球记在Y球员身上。   这里还有一个解读,控制不一定指要拿住球。比如刚才的情况,X球员如果在争抢中可以很好的控制球的方向,将他稳稳拨给队友Y,则此时篮板球则记在X的身上。这里,对控制的判断是相当主观的,由负责技术统计的工作人员自行判断。好在一般球员,也不会和队友计较一个篮板球统计的归属。   再补充一点,虽然从英语上的意思看,rebounds是反弹球的意思,但是在统计中球不一定真的要反弹。根据定义,只要是一次投篮就可以。所以如果是“三不沾”投篮,捡到球的球员同样获得一个篮板球。同理,进攻球员的投篮被防守方“拍苍蝇”式的大帽,如果没有出界,则捡到球的球员同样获得一次篮板球的统计。如果投篮直接被人从空中摘下,则该球员同时记一次盖帽和篮板。   补篮和进攻篮板:有些时候,我们看到进攻球员会连续跳球争抢补篮。按照规则,每一次补篮的过程,都可以记为一次进攻篮板球。在双方在空中争执不下的时候,一般认为如果球砸到篮筐或者篮板时,都是进攻方在试图投篮,于是每一次都记为该争抢进攻篮板球员的进攻篮板。不过与此同时,也记一次投篮不中(missed field goal attempt)   4 助攻 Assists   助攻的定义是一名球员的传球,造成了队友的直接得分 (direct lead to score)。这里direct lead是关键词,其实很难界定,所以需要技术统计的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是否是助攻,要看接球球员接到传球后是否有直接的进球机会,这里的直接是指动作的连贯性,而不是时间的长短。   举例1:A球员接到队友B传球后立刻跳投命中,B记一次助攻。   举例2:A球员接到队友B传球后顺势摆脱防守球员,然后上篮命中,这里B同样记一次助攻,哪怕A运了好几下球,也过了好几秒。   举例3:A球员接到队友B传球后,假动作传队友C,晃开防守球员后跳投命中。此时B的传球不算进攻,因为A接球后没有连贯的进攻篮筐的动作。   举例4:B后场往前扔,队友A在本方半场接球后一路冲到对方篮下得分。此时B依旧记一次助攻,虽然B从接球到得分过了好几秒,也跑了半个球场。可见助攻的判断是动作的连贯性,而和时间无关。   另外,发界外球的球员是可以被记助攻的,只要此次传球符合上面提到的条件。   5 失误 Turnovers   英语字面的翻译是球权转换。失误的定义是进攻方球员在没有投篮(field goal attempt)的情况下就丢掉了球权,则记一次失误。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前面所说就很好理解了,被封盖不是一次失误,因为做了投篮的尝试,而被抢断是一次失误,因为没有投篮尝试。   关于失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比如24秒违例的话,进攻的球队记一次球队的失误,但是此时的球员不会被记个人失误,因为这个失误是全队的,该球员可能只是最后接锅而已。但是相对的,如果出现进攻球员的三秒违例,则该球员记一次失误,因为3秒违例是该球员的个人行为。另外进攻犯规,按照规则,该球员不仅记一次犯规,而且要记一次失误。   举例1:出现双方争球的情况,失误的统计也很有意思。如果球员A抱住球,对方球员X上抢,两人僵持中裁判吹争球,则根据争球的结果来看。如果最终X的球队拿到球权,则A记一次失误。如果A的球队夺回球权,则不算失误,继续进攻。另外此时进攻时间不会回到24秒。   举例2:传球失误。球员A传球给队友B,结果B没接稳,球出界或者被对手抢断,则失误记在传球球员A身上,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控制住球的球员。   另外,这里结合前面的抢断的规则,抢断的条件是球权的交换没有死球。如果A球员在对手X的干扰下自己出界,则A记一次失误,但是X并不算一次抢断。   6 命中率的计算 Field goal percentage   计算命中率时,用命中数(Filed goal made)除以出手次数(Field goal attempt)。这里出手次数的统计也有点复杂。如果投篮时对手犯规,你仍然投进,则此时命中数和出手次数各+1,进攻方进球有效,还要加罚。如果投篮时对手犯规但球没进,则两个统计都不变。   这里要提到,如果犯规后的投篮被防守方破坏,则并不记为一次封盖,因为按照统计,这次投篮并没有发生,虽然这次防守破坏了对手可能的得分。   综上所述,技术统计有的时候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很多时候依赖于统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另外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球员的表现,未必能体现在技术统计数据上,比如压迫式的防守造成对手自己的犯规不算抢断,破坏对手犯规后的投篮不计封盖,传球造成防守犯规不算助攻,连续传球撕扯开对方的防守后,只有最后一次传球的球员才记助攻。所以现在才会有很多高阶的数据来更合理的反应球员的表现。   第一次写这种贴,欢迎大家补充。

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NBA技术统计规则

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NBA技术统计规则

@2024 风靡直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527-5966368
风靡直播 (2024)55986632